400-088-1900
周一至周日 9:00-18:00 聯系客服
2023-03-01 作者:道生 來源:道生醫療
中醫藥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五千的斗爭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醫學科學。它是世界醫藥之林的瑰寶,為世界貢獻了中醫藥治療方案和中醫藥智慧。中醫藥院校是中醫藥人才培養的主要陣地,是中醫藥教育、人才和科技匯集的重要節點。如何利用產教融合體制機制打造中醫藥人才高地?
新時代中醫藥院校要把打造中醫藥人才高地、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作為首要任務
努力推進產教融合體制機制的落實,扎實推進歷史悠久、始終保持鮮活生命力的中醫藥高質量發展。樹立“教育產業創新耦合”理念,為中醫藥人才高地建設奠定堅實基礎。加強制度建設,將產教融合融入學校制度、學科、教學管理體系,形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紅線”、“三全育人明確導向”的思想共識,共同打好產教融合的“合成戰”。
創新“教育產業創新耦合”措施,拓展中醫藥人才高地建設路徑。傳承了幾千年的中醫藥有其自身的規律,中醫藥教育也有獨特的特點。中醫藥高校應積極響應健康中國建設的要求,推廣中醫診斷設備,創新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通過高校教育與教師教育、產業實踐教育的有機結合,實現“因材施教”的個性化培養,實現中醫教學,推動中醫藥人才培養取得更大成效。
推進“醫院合一”醫學教育協作人才培養改革
以崗位能力培養為目標,采用分階段、分層次的“院校+醫院”協同人才培養模式,實施“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的實踐教學目標,培養特色中醫藥專業人才。
加快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改革。通過與區域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和特色產業鏈的對接,可以選擇與創新信息企業共同建設現代學院、企業班,共同制定定制版的人才培養計劃,培養具有中醫藥特色的現代信息產業人才。
營造“教育產業創新耦合”環境,激發中醫藥人才高地建設氛圍
特色校園文化是培養中醫藥學生理想信念和專業素質的重要因素。中醫藥學院扎實推進產教融合背景下優秀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產教融合環境,進一步增強中醫藥文化信心,促進中醫藥健康可持續發展。
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開設獨立的思想政治理論實踐課,重點開展馬克思主義經典誦讀和“大學生講思政”等活動,鼓勵學生積極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成果,撰寫中醫藥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論文,引導中醫藥專業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黨、國家、民族、中醫藥的理解和熱愛。
2023年北京市中醫藥工作會議召開。會議總結了2022年的工作,全面部署了2023年北京市中醫藥重點工作。要求以實現中醫藥現代化為目標,以深化中醫藥綜合改革為出發點,以回歸、扭轉、解決問題、拓展四篇文章為路徑。
針灸目前面臨著國外產業化和去中國化的嚴峻挑戰,近期,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提出,從針灸學科的國際發展和話語權來說,需要積極實施“以我為主”的大科學計劃,引領國際針灸學科的學術發展。
近期,各地疫情呈局部零星散發狀態,防控形勢總體向好,平穩進入“乙類乙管”常態化防控階段。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同心抗疫,中國取得了疫情防治的重大決定性勝利。
中醫理療是利用人工或自然物理因素對人體產生有利反應,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它也是康復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因素通過局部直接作用和對神經和體液的間接作用引起人體反應,調節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等。以下是中醫理療行業的分析。
面對當代多元文化的沖擊,中醫文化的發展應該具備應對各種挑戰的能力。因此,中醫藥文化的現代化轉型應該具備三種能力:解釋、對話和服務。中醫文化需要三種能力來連接多元文化。
自古以來,植物中草藥主要是野生的。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臨床和醫療保健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大量的中草藥逐漸從野生向栽培轉變。